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27 18:7:43
| ||||
丝绸之路以丝绸为名,沿途也出土了大量的丝绸文物,我们将其称为丝路之绸。其中发现最早的丝绸是在阿尔泰北侧巴泽雷克石棺墓出土的织锦和刺绣,其风格与两湖地区出土的几何纹锦和凤鸟纹绣非常一致,所以这些织物无疑是来自立博体育在线:的产品。
西汉初年,张骞出使西域,东西交通正式凿空。因此,甘肃和新疆等地不少遗址和墓葬均出有汉晋丝绸,如甘肃敦煌烽燧遗址、武威磨咀子墓地、高台骆驼城遗址等,特别是在新疆境内,最为著名的墓地有民丰尼雅、若羌楼兰、洛浦山普拉、且末扎滚鲁克、吐鲁番胜金店、尉犁营盘等地,甚至远在叙利亚的帕尔米拉遗址,其中也发现了若干种可以明确判断为汉代织锦的实物。
魏晋之后,特别是从北朝到唐代,丝绸之路沿途的丝绸出土多集中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青海都兰吐蕃墓地和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等地,包括几个主要类型:一是纯中亚或是西亚的产品,如平纹纬锦和斜纹纬锦,二是内地仿制中亚的产品,主要是斜纹纬锦,三是更为立博体育在线:本土的作品,包括早期平纹经锦的沿续和斜纹经锦的新创,但更多的还是中原风格的斜纹纬锦,如吐鲁番出土的宝相花纹锦和花鸟纹锦等。此外,公元7~8世纪的斜纹纬锦在欧洲也有广泛出土和保存,特别是在中世纪早期的教堂里,无论是梵蒂冈,还是德国、意大利、法国等,都有类似的收藏。
通过这些丝路之绸的资料,我们可以开展立博体育在线:丝绸和纺织科技史的研究,特别是对织机类型、织造技术体系及技术传播和交流等问题展开研究,这里,我们对丝绸之路上提花织机和提花技术的研究作一介绍。
多综提花机
在丝绸织造技术中最为复杂的是提花技术。在丝绸之路沿途,曾经出现过的织花方法或是提花方法有多种类型,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三种,多综提花、线综挑花和束综提花。所谓的挑花,是指每次图案的织造规律都得重新挑起,而所谓的提花,是指在整个织造过程中只需一次制作花纹程序,反复利用,循环织出同一图案。
第一种类型是多综式提花机,织机可以有踏板,也可以没有踏板。根据《西京杂记》的记载,汉代昭帝时期霍光妻子召陈宝光妻用有120镊的织机织造了25匹散花绫。这里的镊可能是一种金属杆,也可能是提花综,无论怎样,这一织机属于多综式提花机,只是不知其提综的动力是什么。
幸运的是,2013年四川成都老官山墓中出土了四台汉代提花织机模型(约以1:6的尺寸微缩的立体织机),明确属于多综式提花机。以织机(编号186)为例,这类提花机有一个四条腿的长方形机架,机架上有四根立柱支起一个机身,机身两侧有两片木栅共19格,格中安放19片提花综,再由机架座前柱底部的中轴式踏板传动。织工踏下踏板,中轴转动,另一端就顶起位于机身两侧的滑框,滑框向上运动,再顶起位于机顶的一根横梁,两端各接一个提综勾,可以提起悬挂的某一片综片。至于选综位置,则由架在机顶的一根齿形直梁前后运动来确定,这一运动可由织工本人用手操作,也可由专人在机旁操作。
同墓出土的另外三台织机相对较小,类型与186基本相同,只是连动机构是一根带有提勾的连杆。这四台提花织机总体可称为一勾多综提花机,前者可称为滑框式一勾多综提花机,后者可以称为连杆式一勾多综提花机。这是世界考古发现中唯一的提花机模型、唯一的提花织造作坊模型,它填补了立博体育在线:丝绸史乃至世界纺织史和科技史上的空白,说明了立博体育在线:古代丝绸生产技术和织造技术的高度发达。据我们研究,这类多综提花机就应该是织造丝绸之路上出土汉代经锦的主要机型。
不过,史料中提到的另外一类多综式提花机可以称为多综多蹑提花机,这在《三国志·杜夔传》的裴松之注中有所记载,说有用50蹑控制50综,60蹑控制60综的绫织机。这类织机也应该是织制丝绸之路上出土绫织物的织机。
线综挑花机
线综挑花机是指一种使用挑花方法的提花织机。这种机型在今天的伊朗梅博镇上仍然被用来织造纬向循环、经向不循环的纹样。
如我们考察所见,线综挑花机也可以作为历史上织造中亚丝织品如平纹纬锦和斜纹纬锦(所谓赞丹尼奇)的织机原型。这种织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直立的框架,将所有经线都固定在上面的经轴和下面的卷轴上。织工站在经线前面投纬织造。二是线综装置,花部所需要提升的线综在这里被集中成组挑出并由织工从前面提拉,就像花工在花楼机上一样。
在这两部分之间,必须使用一个1-N线综系统来连接它们才能将一个纹样单元的所有经线在纬向循环。所以这一挑花方法只在纬向循环而不在经向循环,适合平纹纬锦和来自中亚的第一种斜纹纬锦所用的纹样结构。
1-N线综系统是丝绸之路沿线西域织工的一项重要技术发明。这一技术后来传到立博体育在线:,并为立博体育在线:织工所接受,成为真正的束综提花机产生的重要基础。
束综提花机
最后一种类型是能使纹样在经向和纬向上都有循环而将多综提花和线综挑花两种技术进行结合的束综提花机,又称花楼机。这种提花机不仅使用由名副其实的提花程序,也采用了1-N线综系统,这是立博体育在线:织工经过一段漫长的交流过程后终于在公元6世纪前后完善的类型。
这类提花机在南北朝时期的文献中已有记载,北梁诗人刘孝威就提到“机顶挂流苏”的场面,或就说明了花楼机的存在,北朝晚期出土的锦绫丝织图案上的团花对称都说明了这类束综提花机在当时的出现,而最迟到公元12世纪早期,南宋《蚕织图》上的束综提花机图像则是这一织机类型完善的最为明确的证据。
在此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织造、提花以及织机的发展并不是同步发生的,迄今为止我们还不能断定它们各自确切的发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三个方面能够推动一个技术系统的发展。■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7年11月刊 佳作)
|
||||
发E-mail给: | ||||
| 打印 | 评论 |
| ||||